投資世界里存在很多看似“真理”的邏輯方式,比如前幾日某大牛在報告中說:經歷這么大的行情后,再來一把大牛市的概率就好比賭場里面連續(xù)搖出了三把豹子,概率應該非常低了。看似極其有理,實際上卻是典型的“賭徒謬誤”。因為每次搖出豹子的概率都一樣,并不會因為前面是否搖出豹子而改變。
而與“賭徒謬誤”矛盾又統(tǒng)一的存在于投資世界中的還有“熱手效應”:如果某籃球隊員連續(xù)命中,球迷一般都相信球員“手感好”,下次投籃還會得分。事實上,第一次投籃和第二次投籃是否命中并沒有聯(lián)系。就像級掌柜昨日說過的分級A,連續(xù)的下折超額收益并不意味著下一次100%的大賺,理性分析折價率、市場環(huán)境后才能得出更為準確的結論。當然,于下折中的分級B來說,亦是如此。
去年的下折潮給分級B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,雖然級掌柜多次解釋分級B的下折損失是由于過高的整體溢價率回落而致,但仍有很多客官堅定的認為:下折+分級B,必有巨額虧損。當整體溢價不再,此次可轉債B終為分級B下折正名。
1月10日,可轉債B跌破下折閾值。1月11日為折算基準日,可轉債B當日凈值為0.405元,整體折價0.46%。如果某客官于11日投資1000份可轉債B,即:
1月13日可轉債B復牌,當日漲停,若以1月14日收盤價計算:
即可轉債B下折非但沒有虧損,反而有2.6%左右的收益!
沒錯,對于價格、整體溢價率雙高的分級B來說,下折意味著風險,比如這波下折潮中的創(chuàng)業(yè)股B、電子B等;但對于價格合理的分級B來說,下折從不是個貶義詞,比如:可轉債B。
表:分級B下折虧損一覽表
(備注:以下折基準日分級B的收盤價、以及折算后一天分級B的收盤價進行計算。)
因此,分級A的下折“賺”和分級B的下折“虧”都是我們的慣性思維,和熱手效應、賭徒謬誤類似,來自于客官們心理上的認知偏差。若想和認知偏差帶來的實際虧損Say Goodbye,我們必須要明確每次事件都是獨立的,以往的成敗只能作為參考,并不能決定當下。而充分了解盈虧背后的故事才是理性投資的關鍵。